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塑造新时代中国安全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中国知网 作者:陈向阳 编辑:靳永锋 2024-04-16 10:37:55

内容提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十周年。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十周年。十年来,总体国家安全观与时俱进、创新不止,不断丰富、日臻完善,深入人心、成效卓著,其中十个重要节点尤需深入解读,从而温故知新。总体国家安全观博大精深,具有突出的战略性、严谨的系统性、领域的全面性、思想的先进性、生动的实践性。面向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新征程,应继往开来,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护航中国式现代化。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创新;发展脉络;新安全格局;“双治理”;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十周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下的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奏响了中国国家安全事业的华彩乐章。总体国家安全观继往开来、发展壮大,理论创新、实践创举,对其应把准脉络、掌握精髓。随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重任,应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对标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安全格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一、理论创新发展历程蔚为壮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伟大斗争中应运而生、不断发展,思想位阶稳步提升,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实践运用卓有成效,战略运筹前景广阔。适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十周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温故知新、继往开来,通过梳理发展脉络和把握重要节点,深入领会其丰富内涵与精髓要义,全力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安委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划时代地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4年1月24日召开会议,研究决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置。中央国安委第一次会议于2014年4月15日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安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他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即“五大要素”),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即“一条道路”)。他强调,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即“五对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十年前作出的精辟论述具有开创性意义:一是阐释了当今中国国家安全的历史性巨变,包括中国的快速发展壮大以及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日趋复杂,揭示了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背景。二是以“五大要素”“一条道路”“五对关系”构成总体国家安全观核心要义,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三是“五对关系”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方法,包括坚持内外兼修、内圣外王,致力于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的良性循环;既重视物(国土安全),更重视人(国民安全),服务人民是国家安全的最终目的,依靠并相信人民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方法;将国家安全划分为不同专业领域,将总体安全分解成若干领域安全,便于精准锁定风险挑战源头,有的放矢和更专业化地开展工作;将发展与安全两大任务并列看待,致力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对外追求共同安全,坚决摒弃你输我赢的零和思维,自觉弘扬合作共赢的包容智慧,努力破解所谓“安全困境”。

(二)新版《国家安全法》开启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建设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同时废止。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这既是新时代国家安全系列立法的“管总法”,也是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全面贯彻与深入实施。该法第一条开宗明义指出,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该法第二条更是首次对国家安全作出明确严谨界定,即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可见,国家安全包括状态与能力主客观两个方面,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被置于其他重大利益之前,是中国的五大核心利益。该法第三条指出,国家安全工作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是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上升到法律和国家意志的高度,进一步强化了其权威性与持久性。该法第十四条还将每年4月15日(中央国安委首次会议召开日期)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这对在全社会宣传普及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公众国家安全意识提供了必要法制保障。

(三)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为治国理政“基本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第十条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党的十九大不仅提升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层次,而且将“五对关系”更新为“五个统筹”,将其中的“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更新为“统筹发展和安全”并改列“五个统筹”之首,彰显出党中央对新时代治国理政规律的精准把握。

(四)十九届中央国安委第一次会议深化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8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国安委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使之并行不悖、相互促进,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以发展促安全,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以安全保发展;二是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安全的准则,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三是坚持立足于防,同时有效处置风险;四是坚持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塑造是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维护,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是坚持科学统筹,始终把国家安全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把握,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合力。“五个坚持”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发展,“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尤其思想深刻、意义重大。人民安全的主体是中国人民,政治安全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国家利益的主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人民、执政党、国家三个“安全主体”统一起来,实现并坚持“三位一体”,不仅极大拓宽了当代中国国家安全事业的战略视野,真正做到了内外兼修、标本兼治,也有助于破解美西方割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血肉联系的企图,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坚持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体现了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积极进取和主动作为。

(五)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增加科技安全保障、及时补充“五大要素”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19年10月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包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其中,对总体国家安全观“五大要素”之四的“保障”作了补充,将三个保障增加为四个,新增科技安全,其位列仅次于军事安全,可见科技安全的日益重要性。这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年来“五大要素”的唯一一次调整,顺应了大国科技竞争更趋激烈的新形势。

(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指导思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于2020年10月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不仅将“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且首次就国家安全工作设置专章,这在党的重要文献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相关论述包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建议》还就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作出战略部署。其中,“安全发展”既是新提法,也是对中国既有和平发展的重要补充,这是因为和平并不等于安全,还应进一步谋求安全、实现安全发展。为此,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主动塑造相对安全、总体有利的内外环境。

(七)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

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围绕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点要求,即“十个坚持”:一是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三是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权益;四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五是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维护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六是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统筹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用好国家安全政策工具箱;七是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八是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九是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法治思维;十是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此次政治局学习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十个坚持”集大成,涵盖了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标志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的完善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家安全篇”的正式绘就。

(八)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提出构建新安全格局

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会议指出,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必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会议强调,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实现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相统一;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边疆、边境、周边安定有序;坚持安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坚持总体战,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协调。这“五个坚持”即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重要特征,彰显了国家安全工作的“道路自信”。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对应的是“十四五”规划,堪称“‘十四五’国家安全战略”,其关键词是“构建新安全格局”,对应的正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充分贯彻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原则,而且意味着今后国家安全战略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同步更新,反映了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规划更加成熟、更加规范。

(九)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国家安全工作并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于2022年10月召开,大会报告首次专章论述国家安全工作,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地位。报告第十一部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理论阐释继往开来、守正创新,包括: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五大要素”),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五个统筹”),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民族复兴与国家强盛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和奋斗目标,其“根基”与“前提”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浑然一体,为民族复兴与国家强盛提供根本保障,这彰显了国家安全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极端重要性。其中,新的“五个统筹”源自党的十九大报告相关表述,不仅更为完整(如表述为“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而非“统筹外部和内部安全”),而且将“统筹发展和安全”“拎出来”成为管总的治国理政重大原则,同时新增了“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既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对治国理政的重大理论贡献,又反映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最新发展。

(十)二十届中央国安委第一次会议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3年5月30日,二十届中央国安委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正确把握重大国家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会议指出,中央国安委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坚持并不断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有效运转、地方党委国家安全系统全国基本覆盖,坚决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会议强调,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国家安全战线要树立战略自信、坚定必胜信心,充分看到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要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突出实战实用鲜明导向,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基层基础,推动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会议指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主动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更好维护开放安全,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要推进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手段方式变革,创新理论引领,完善力量布局,推进科技赋能。

  二、创新理论特色鲜明真理彰显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篇”,作为护航民族复兴与强国建设伟业的理论武器,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当之无愧的“国之大者”,既是运用“两个结合”的理论方法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成功典范,也是破解“历史周期率”的“安全答案”,具有五个鲜明特征。

(一)突出的战略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和当代中国安全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百年奋斗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央明确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定位为这“五个是”,其中第一个就是“重大战略思想”,足见战略性是其鲜明底色之一。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至今只有十年,实则源远流长,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百年奋斗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具有百年党史的历史纵深,更具有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的历史底蕴,既继往又创新。作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位阶与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一样,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严谨的系统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深邃、逻辑严密,体系完备、要素齐全,“五大要素”即为佐证。一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深刻揭示中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本质所在,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完全吻合,包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国家安全工作的“人民主体”和“以人为本”,致力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人民安全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具体充实的,主要指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体现在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安全、重大事故预防与安全生产、抢险救灾与生态安全、社会治安与公共安全、领事保护与海外安全、经济金融平稳发展与财富安全等方方面面。旗帜鲜明地提倡并维护“人民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区别于国外形形色色安全观的“最大亮点”。二是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将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捍卫“两个确立”视作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注重防范、抵御、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活动,彰显国家安全的政治站位和“中国特色”。三是以经济安全为“基础”,这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国家安全的复杂系统中,经济安全占据“基础”地位,既符合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需要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情,也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党的基本路线的体现。四是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四个保障”是从硬实力(军事与科技安全)、软实力(文化与社会安全)两个方面,刚柔并济地维护国家安全,而社会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则是常态化、“接地气”地开展国家安全工作。五是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不仅维护本国安全,而且对外致力于共同、合作与普遍安全,力求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良性互动、中国安全与全球安全相互促进,包括相继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及其《概念文件》。简言之,“宗旨”“根本”“基础”“保障”“依托”共同构成国家安全系统,共同组成总体国家安全观,“五大要素”缺一不可、相互依存,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其中“宗旨”具有统领性。

(三)领域的全面性

国家安全纷繁复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是“总体”,既涵盖众多领域,又注重抓总管总、强调统筹兼顾,体现的是“大安全”理念。“领域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现已涵盖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生物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数据安全20个领域,还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动态调整。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注重全面的同时并非平均使力,而是突出重中之重、区分轻重缓急。在此基础上,应精准把握“领域安全”含义,包括国家在相关重要领域的发展受到挑战、相关领域的国家利益亟待维护、国家安全面临来自相关领域的风险等,将其主体限定为国家、人民、执政党,适当厘清“领域安全”与“领域发展”的界限,防止把安全与发展混淆,避免把安全泛化。

(四)思想的先进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着眼长远、遵循规律,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兼顾政治安全、人民安全与国家利益至上,统筹内部与外部安全,致力于合作与共同安全,强调标本兼治、内外兼修,注重防微杜渐,追求长治久安。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和人民至上,不仅维护本国自身安全,而且对外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致力于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绝非只为“家天下”或统治集团利益服务的“少数人的国家安全”,绝非鼓吹“本国优先”和以其他国家不安全为代价的“霸权安全”,无论是纵向比还是横向看都具有显著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将“国家安全”界定为“相对安全”,不寻求所谓“绝对安全”,同时注重“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既实事求是又尽力而为,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与合理性。

(五)生动的实践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有力开展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一系列现实斗争,成效卓著。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有力维护了人民安全;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制定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促进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有力捍卫了政治安全;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进一步掌握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进一步巩固了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有力捍卫了主权与国土安全;面对美国霸权霸道的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展示不畏强权的坚定意志,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

  三、新征程上“两个格局”统筹构建

构建新安全格局和“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既是贯彻统筹发展和安全重大原则的迫切需要,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的最新发展。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纪念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之际,面对动荡变革的外部环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国内重任,需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外兼修、加快构建“双治理”新安全格局,有的放矢、切实保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力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一)对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双治理”新安全格局

一是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原则指导构建两个新格局。新发展格局与新安全格局都是“国之大者”,彼此是并重和互补关系。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已经走到前面,构建新安全格局需要急起直追。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的前提是要明确新安全格局的内涵特征,其概括提炼应对标对表新发展格局,还应做到简明扼要、好记管用。

格局指的是力量对比与关系组合,以及资源分配与工作布局。新发展格局的内涵特征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其核心是“双循环”,这一表述简洁明了、直击要害,其要有二:首先是“双循环”,即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两者兼顾、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其次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一表述堪称经典,“诀窍”有三:首先是提出了国内国际两个循环之间的力量对比与关系组合,因而具备格局属性;其次是贯彻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原则,同时坚持“大道至简”,只用了最关键的一个分析维度即国内与国际之分;再次是找准了发展的要害在于“循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必须遵循的六个原则,其中第五个就是“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具体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安全格局与新发展格局原理相通,概括提炼其内涵特征同样需要贯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原则,且应“大道至简”“化繁为简”,只用最关键的一个分析维度即国内与国际之分。考虑到安全的要害在于“治理”,可以将新安全格局概括提炼成“以国内治理为优先、国内国际双治理良性互动”,其要有二:首先是“双治理”,即国内(安全)治理和国际(安全)治理内外兼修、良性互动,着力防止内外风险叠加共振;其次是国内治理优先,这是因为国家安全工作的重心始终在国内,同时也符合唯物辩证法内外因关系的根本逻辑。

二是构建“双治理”新安全格局还应把握“四个注重”。首先是注重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此体现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原则,彰显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崇高地位,包括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统筹促发展和防风险,更好维护开放安全,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其次是注重人民安全和政治安全的有机统一,人民安全和政治安全都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的关键所在,将二者有机统一有助于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和党的长期执政,也有利于挫败外部势力分化离间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企图和伎俩。再次是注重有力维护国家利益,因为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安全的准则,是各国国家安全工作的通行做法。最后是注重有序兼顾各领域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是“总体”,强调“大安全”理念,对各领域安全既要全面统筹、抓总管总,更要有序兼顾、突出重点,务必区分不同领域安全工作的轻重缓急、优先确保重中之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对此,《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强调,必须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统筹做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新型领域安全等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

(二)以“双治理”新安全格局保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安全格局应着眼于保障新发展格局,着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对此,构建“双治理”的新安全格局将是解决之道,即通过“以双对双”,以“双治理”对应“双循环”,进而“以新保新”,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一方面,要以高水平国内安全治理保障国内大循环畅通无阻,包括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另一方面,要以有效国际安全治理保障国际经济循环持久运行,包括主动塑造大国关系与周边环境、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推广并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加强海外安保能力建设、拓展国际安全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新征程上以“双治理”新安全格局保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国家安全和对外工作的新精神,不仅要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还要协调推进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

一是以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坚强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充分体现了“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考量。

首先是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体系是国家安全重点领域和体制机制的统称。必须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针对外部势力的滥用制裁与对华遏压,针锋相对、精准反制。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各领域安全问题治理,打好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总体战。

其次是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维护海洋权益,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着力强化国家安全重点领域能力建设,着力维护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海外安全、国土安全等。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有效预防和有力处置重大风险,坚决挫败敌对势力的破坏捣乱活动。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意见》,通过“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常态化制度化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共识与凝聚力。

再次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公共安全关乎人民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国家安全的“基本功”和“内功”,务必高度重视、高效统筹、持续推进。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从事后反应向事前预防转型。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防止重特大生产事故,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强化灾害预防与应对。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

最后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

二是以“全球安全倡议”保障“全球发展倡议”、以国际治理保障国际循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需要内外兼修,对外应以“全球安全倡议”保障“全球发展倡议”。近年来,全球发展困境与安全困境同步凸显,我国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彰显胸怀天下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担当,同时表明“统筹发展和安全”成为中国对外工作新的指导思想。

第一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即“全球安全观”,这是内外兼修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世界篇”。其内涵包括:秉持共同安全理念,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重视综合施策,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协调推进安全治理;坚持合作之道,通过政治对话、和平谈判来实现安全;寻求可持续安全,通过发展化解矛盾,消除不安全的土壤。落实“全球安全观”既是促进国际安全的治本之策,也将从根本上为全球发展与国际经济良性循环塑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第二是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是国际法基本原则和现代国际关系最根本准则,主权与领土完整是各国的核心利益和首要关切,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确保得到全面落实和有力保障。

第三是坚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各国应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权威及其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主要平台地位,反对冷战思维、单边主义、阵营对抗、霸权主义。

第四是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任何国家在谋求自身安全时都应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安全关切。国际社会应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倡导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不可分割,安全权利与安全义务不可分割,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从而实现普遍安全、共同安全。

第五是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与争端。各国应加强战略对话与沟通,增进安全互信,化解矛盾,管控分歧,消除危机产生的根源。国际社会应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鼓励冲突各方以对话建互信、解纷争、促安全。

第六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当今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呈现更加突出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中方倡导各国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应对地区争议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推进全球安全治理,防范化解安全困境。

面对动荡变革期的外部环境,中国对外工作将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助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通过协调推进“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以“全球发展倡议”促进新发展格局中的国际循环,以“全球安全倡议”促进新安全格局中的国际治理,进而以“全球安全倡议”保障“全球发展倡议”、以国际治理保障国际循环。

综上,总体国家安全观自提出以来不断发展、日臻完善,指导实践、成效卓著,展现大智慧、彰显大格局,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根本遵循。面向强国建设新征程,应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对标对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双治理”新安全格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原标题: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塑造新时代中国安全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